目前分類:古箏樂曲解析 (1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洞庭新歌

《洞庭新歌》創編於1973 年,由著名古箏演奏家王昌元與浦琦璋先生根據湖南民歌《洞庭魚米鄉》的曲調素材創編而成的。

樂曲描繪了碧波蕩漾、層層漣漪、水天一色的洞庭湖美景,表達了勤勞樸實的漁民們的歡欣喜悅以及熱美好生熱活的情景。

樂曲中連托、連抹、雙托、雙抹弦的技法,得到了生動的音樂效果,尤其是左手的吟揉按滑,生動再現了漁舟在美麗的湖面上輕曳的情景,旋律具有極強的歌唱性,彰顯著湖區人民的美好的生活情景與生活情趣。


spig7304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子夜秋歌

《子夜秋歌》即是一首借用李白詩名的箏曲,由黃石作曲、向新梅改編演奏,透過古箏優雅細膩的音色,描述西施在吳宮的歲月。

 「自從別歡來,何日不相思,長怨秋葉零,無復蓮條時。」

在劇情中,西施雖然受到夫差百般寵愛,但仍念念不忘越國的情人范蠡,又加上因為患有心疾,在無奈中度過了十八年,因此本曲的意境,便是訴說西施在子時夜裡,秋風蕭瑟,聽到遠處傳來的聲,回想她這一生不由自主的無奈。全曲將西施秋風夜裡的心情,由平靜到回想起自身命運,再到無可宣洩的壓抑心情,每一段皆描寫的絲絲入扣,哀怨動人。


spig7304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山射鼓─陝西箏派

該曲在1980年於曲雲創作,作者熟悉陝西地方戲曲,運用秦箏按變音等演奏技巧,使該曲具有濃鬱的地方色彩。

旋律以西安鼓樂為素材,藉由傳統曲牌《月兒高》、《柳親娘》、《香山射鼓》等聯綴而成,運用了民間慣用的起承轉合的傳統套曲結構,描繪了陝西關中一年一度的香會活動。

引子  安靜、深沉、飄渺,恰似一幅望不到邊際的林濤與無數重疊而幽靜的山巒。

spig7304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蘇武牧羊─古曲  

《蘇武牧羊》原歌產生于民國初年,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廣泛流傳。

  述說漢武帝時蘇武出使西域被扣十九年,矢志不移,心向漢朝的愛國故事千百年來被人們廣為傳頌。

改編為箏曲後,突出了樂曲曲調流暢,具有純樸的民歌風格的特點。音樂運用調式轉換,既有變化又有統一,古箏正是利用自身的優勢,更加彰顯了調式上這一特點,形象地歌頌了蘇武“留胡節不辱”的崇高氣節。

此曲突出一個“情”字,是對祖國的忠愛之情,是對家鄉的思念之情,是對敵人的憤恨之情。在情感的刻度表上,這首作品是我們目前接觸到的性格最鮮明、情感最濃厚的箏曲之一。之所以如此認為,是因為D宮調的下屬音(也即本曲的4)在本曲裡的大量使用,給人造成了很大的情感衝擊使然。

spig7304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十三板─浙江古箏流派

浙江箏曲《三十三板》是以板式結構命名的民間樂曲,王巽之傳譜。在我國傳統音樂中,是以板、眼來表示音樂的節拍。這首樂曲為一板一眼,表示它為二拍子,其中每小節的第一拍為板,系強拍;第二拍為眼,系弱拍。全曲33小節,故有三十三板的名稱,此曲常用在戲開演前或作為過場音樂用。因為它旋律流暢,通俗上口,改編成箏曲後,成了學習浙江箏的開手曲,流傳甚廣。


spig7304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紡織忙─嶺南箏派

該曲在1955年於劉天一創作,曲式結構為變奏曲。樂曲吸收了潮州音樂的變奏形式及潮州、漢樂箏古箏的滑音技巧和廣東揚琴的演奏特點,以簡樸、優美的旋律,流暢而富有層次感的節奏及古樸的韻味,形象地刻劃出紡織工人勞動時的歡快情景。

作者深入到廣州市紡織路河南紡織廠體驗生活,並將紡織工人勤快而忘我的勞動場面,用音符躍然紙上。為了使《紡織忙》具有廣東特色,他解放了左手,採用雙手彈奏法。至此,《紡織忙》一曲能創造性地模仿紡織機的節奏,且旋律歡快跳躍,生動地表現了紡織女工勞動場面以及其內心的喜悅。


spig7304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百鳥朝鳳─河南古箏流派

《百鳥朝鳳》也叫小鳥朝鳳或者《小飛舞》,是河南箏板頭曲之一。

《百鳥朝鳳》是一首表現小鳥歸巢,鶴鳴鳳舞內容的器樂小曲。音樂活潑跳躍,全曲洋溢著幸福和快樂的情感。

      在表現手法上,開始時可稍慢,再逐漸快起來。演奏者可按標題刻劃其意境。樂曲尾聲四小節,用以描述小鳥臨去時的情節,因此其中模仿鳥鳴聲之兩小節可自由發揮,以增強其活潑氣氛。

spig7304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樓─河南古箏流派

《上樓》是河南板頭曲中敘事性很強的一首箏曲,演奏時常與《下樓》採用聯奏形式或是單獨演奏,構成了古箏作品並不多見的姊妹篇。

這兩首樂曲取材於元代雜劇作家王實甫所作的《西廂記》中的故事。

《上樓》描寫丫環紅娘得知老夫人同意張生與鶯鶯的婚事她心情非常愉快喜悅,又帶有一種少女的頑皮天真,興匆匆上樓要將此事報給鶯鶯,中途心裡又產生捉弄一下鶯鶯的頑皮心裡,這裡有外在的情景描寫刻畫,也有丫環紅娘內心情感的描寫,旋律歡快、活潑,輕巧,表現了紅娘的活潑、伶俐。

spig7304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鳳陽花鼓

        鳳陽花鼓是流傳於安徽的一種民間歌舞曲,源於歡樂秧歌,後來經由這些「花鼓藝人」,不斷從各地帶回了多種民間歌曲和音樂加入,就漸漸的豐富了原有的傳統「花鼓調」基礎,曲調具有抒情敘事性,歌和舞互相結合,是富有濃郁的民間歌舞風格的曲子。

緣由

        安徽省鳳陽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出生地,明清兩代,由於鳳陽一帶是「三年惡水三年旱、三年蝗蟲災不斷」的長年災區,輪番不停的水澇、乾旱,使得民不聊生,沒有辦法,人們只好年年逃荒。每年秋後,都有成群結隊的婦女外出賣唱乞討。

spig7304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孔雀東南飛》與《木蘭辭》並稱漢樂府雙璧。創作時間大致是東漢獻帝建安年間,作者不詳,全詩340多句,1700多字,是中國漢樂府民歌中最長的一首敘事詩,主要寫劉蘭芝嫁到焦家為焦母不容而被遣回娘家,兄逼其改嫁。新婚之夜,蘭芝投水自盡。從漢末到南朝,此詩在民間廣為流傳並不斷被加工,終成為漢代樂府民歌中最傑出的長篇敘事詩。其中大量運用鋪陳的寫作手法。


這首樂曲通過對一雙孔雀淒涼的哀鳴、哭泣,最後無可奈何地飛離“借物喻人”的“擬人化”描寫,敘述了在封建禮教的壓迫與束縛下,焦仲卿和劉蘭芝這一對恩愛夫妻不得不離散分別的愛情悲劇。


spig7304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古箏曲《梅花三弄》是根據同名古琴曲改編過來的,此曲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國傳統藝術中表現梅花的佳作。相傳原為東晉笛子演奏家恒伊的笛子獨奏曲,唐代顏師古改編成琴曲,存譜初見於明代《神奇秘譜》。

 

全曲共有十段,每一段都有小標題,但不同琴譜名稱有出入,這裡根據明代浙派《梧岡琴譜》的標題。亦有琴譜將主題出現的三個段落稱為「一弄叫月」、「二弄穿雲」、「三弄橫江」。


spig7304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