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古箏知識 (1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成年人學習古箏和孩童相比表現出了明顯不同,把這些優缺點分析出來,供成年人古箏初學者引以為鑑。

開始學習之前,成年人一般都缺乏自信。最常見的疑問,我不懂樂理、不會看譜,以前沒有學過任何樂器,可以學嗎?學得會嗎?這個疑問可能阻止很多想學古箏的成年人卻步,不敢輕易嘗試學習古箏,說明成年人普遍對學習新事物抱有疑慮,對自己學習能力產生懷疑。孩童就不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實際上學習過古箏的人都知道,它是很容易入門,誰都可以學會。

開始學習之後,成年人相對於孩童表現出明顯的點,主要是理解力強、主動性強、學得快。包括五、六十歲的人,似乎都比孩童學得快。也就是說,成年人不論年齡幾歲,都可以開始學習古箏。 

然而,為什麼大部分成年人最終卻沒有孩童學得好?觀察成年人學習過程後,發現成年人學習古箏最大缺點,也因為這些缺點,聰明的成年人輸給小孩。

成年人初學古箏共同的缺點,主要是追求速成,進度要快;計較費用,追求最小成本;淺嘗輒止,容易放棄;計畫性太強,過於理性。這些缺點再做其他事情時應該是優點,但在學習藝術方面是必須克服的缺點,否則即使理解力強,學得快,最終也會輸給小孩。

文章標籤

spig7304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學習古箏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要忽視基本功而一味追求彈曲子的數量。有好多學生有這樣的錯誤的認識,感覺練習基本功就是好長時間彈同樣的東西,沒什麼可練,不如學習新的曲子,有新鮮感。其實,新的曲子就是新的譜子,那新的譜子裡包括節奏、音的位置和指法,這些並不是新的東西,對於學一段時間古箏的學生來說,能認識並準確的把新譜子彈出來是基本識譜能力,並不需要老師反覆的教。

可是,大家都能彈對一個新的樂譜,為什麼有人彈的好聽,有人彈的不好聽?解決了節奏、音區和指法的問題後,剩下的差別主要在於基本功,基本功的強弱直接決定詮釋音樂的能力,基本功不同的人彈出音樂效果千差萬別,所以,大家要認識到基本功的重要性,磨刀不誤砍柴功,有扎實的基本功這把利刃,學琴路上的技法難題都能迎刃而解。

 

參考資料:元元古箏網


文章標籤

spig7304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基本功訓練包括以下六種練習

1.撥弦練習2.彈弦練習3.琶音練習4.輪抹練習5.搖指練習

 1.撥弦練習

古箏是一種彈撥樂器,撥弦練習是基礎訓練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是每天練習時首先要練習的內容。要求手指放在琴弦後,用指尖撥弦,不能一摸而過,四個手指的力度大小要均勻,雙手手臂要放鬆,盡量體會手指撥過琴弦的感覺,可用節拍器練習速度,先由慢速4050開始練習,慢慢加快速度,練習時持續10分鐘不間斷。

練習如下:

spig7304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專業演奏者非常強調彈奏的放鬆,事實上他們的彈奏也的確非常放鬆。放鬆能讓彈奏輕鬆持久,動作協調敏捷,音色優美動聽。

所以,教學中時刻對學生強調放鬆。做學生的,在練習中每每感覺到手上的緊張,都會心生憂戚:我是不是出偏了?為什麼練起來肩酸臂痛,那麼累人?要回答這種疑問,就涉及到對“放鬆”的理解。

什麼是“放鬆”?它是緊張的對立面。如果撇開心理方面的緊張與放鬆不談,從生理本質上來說,放鬆與緊張,都是指人的肌肉的狀態,說起來非常簡單:你的肌肉用力了,就存在了緊張的成分;如果你的肌肉未使用一點力氣,那就是放鬆。

    但僅從上述生理本質意義的層面上去理解彈奏中的放鬆,仍有不妥的地方。因為,只要一個人坐於琴前並伸出你的雙手開始預備彈奏,就已經有部分肌肉在用力了,否則你的雙手不可能舉起並且懸空於琴弦之上。所以,如果把“放鬆”理解為“一點力也沒有使用”,就會讓人得出“彈奏根本不可能存在放鬆狀態”的不合常情的結論。其實,即使有部分肌肉用力了,也仍然可以說得上是“放鬆”的。那麼,為什麼用力了還可以稱為放鬆呢?因為,雖然你用力舉起了雙手,但你舉手用的力不多,你用這點力對你的力量儲備來說,只不過九牛一毛。所以,這時候所講的放鬆,其實與“輕鬆”的含義相同。換句話來說,只要不感覺費力,感覺“很輕鬆”,你還是處於“放鬆”的狀態。 因感覺彈奏不費力的“放鬆”,還不見得就一定是最理想的放鬆。放鬆的另一個要求,是應該用力的時候和應該用力的地方用力,不該用力的時候和不該用力的地方,不要用力,該用大力時用大力,該用小力時只用小力。換句話來說,叫“把力用到刀刃上”,不浪費絲毫的力量。該手指出力,就不要讓你的脖子出力。

在彈奏中,為了充分表現音樂情感,很多時候需要較大的力度和耐力。具有高難技巧以及情緒激烈的曲目,縱使演奏者,一兩曲下來,有時候也免不了大汗淋漓。這時候還能說他們的演奏“放鬆”嗎?我覺得基本上還能稱得上“放鬆”。因為他們的彈奏,技法熟練,輕重有度,樂曲表現得十分有把握性,仍然在其駕馭的能力範圍裡,雖然彈完感覺“有點累”,但再接著彈兩三首,仍然有能力堅持下來,遠沒到只彈兩三曲就已經“精疲力竭”的地步。

spig7304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潮州音樂古樸、典雅、輕柔、細膩。風格鮮明、韻味濃郁,因而受到人們的讚賞。

潮州古屬南粵,秦代開始在這裡屯兵設郡。由於戰士戍邊,官宦遷謫、戰亂移民等原因,中原文化逐漸南移。宋、明兩朝敗亡都以潮州為終點。宮廷文化隨著朝廷的後撤而流入。傳說潮陽的笛套古樂就是宮廷流散樂工傳譜。韓愈謫貶潮州,在潮興辦教育,儒家思想也隨之滲透到各個角落,至今,潮汕人仍以儒氣一詞來稱頌美好的事物。辦事妥貼說辦來儒氣;稱高雅的音樂為儒家樂。潮州的古箏,與別地不同,頭大而短,琴身逐漸向尾部收尖。造型明顯是模仿古琴,這也是崇儒的表現。見到這些,對潮樂的古雅遺風就不覺古怪了。

潮汕平原四季如春,抒情的音樂與人的生活節奏十分協調。它有江南絲竹的秀麗,又有海邊特有的輕柔。

spig7304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良好的練琴方法, 是打開進步大門的金鑰匙。在教學中,我深刻地體會到練琴的十六字訣(分合分合,零整零整,慢快慢快,看背看背),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分合分合:就是在彈奏新樂曲時,一般要先單手---後雙手---再單手---再雙手這樣的反復多次的練習。

spig7304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以琴激趣,點燃孩子們的學琴興趣和熱情

在教學伊始,教師總會遇到:學生對古箏充
滿丁極強好奇心,但缺乏耐心,思想不集中,這時如教師採取——味的強壓、批評,其教學效果適得其反,而卻應該分析:兒童的心理及生理正處在發展階段,有時 注意力不集中,沒有耐心意志不夠堅定,對知識的理解不夠徹底,這都是正常現象,我們不能違背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

spig7304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氣息的運用跟基本功技法還有人的體力有關所以在彈快節奏的曲子或是曲子中的快板部分可以先慢彈或是單練一個手隨著彈的時間而逐漸加速度不要急於幾天或者幾個星期就能達到跟VCD一樣的速度彈古箏包括學音樂彈的好壞與否並不是跟速度彈的快有關而是跟音的穿透力有關所以把每個音彈清楚彈出顆粒感最為關鍵然後再追求速度

 
另外有些人覺得呼吸氣息很亂是因為節奏還有對句子中的呼吸掌握的比較差所以建議去體會唱歌的時候人的嘴巴鼻子等呼吸系統是怎樣換氣然後再把此方法拿到彈琴的手上來在手彈一個新的樂句時可以抬手進行呼吸而一個樂句未了手一直在底下不要隨便拿起或者左右亂晃彈奏此所謂呼氣凡事講究循序漸進 要著急慢慢來少則,多則數十載終會有所成

 

spig7304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長途運輸,請將箏碼拆下,新弦安裝時注意琴碼擱弦點的受力過大,弦張力基本到位後再安琴碼。

古箏是木質結構樂器,面、底板是由鬆軟的桐木製成,所以它對外界環境的影響非常敏感。一張古箏護理得好可彈一輩子,並流傳後世;護理得不好,在很短的時間裡就出現裂、脫(膠)、翹(變形)等,導致報廢。

spig7304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箏是一種多弦多柱的彈撥樂器。它的外形近似於長箱形,中間稍微突起,底板呈平面或近似於平面。箏的頭部有緩緩而落的箏腳。在木制箱體的面板上張設箏弦。在每條弦下面安置碼子,碼子可以左右移動,用來調整音高和音質。


spig7304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秦、漢以來古箏從我國西北地區逐漸流傳到全國各地,并與當地戲曲、說唱和民間音樂相融匯,形成了各種具有濃郁地方風格的流派。有河南箏、山東箏、潮州箏、客家箏、浙江箏、內蒙箏六個派系,其箏曲及演奏方法各具特色。

河南箏:
由秦箏傳入河南和當地民間音樂「鄭衛之音」融合發展成為后世有名的中州古調。在傅玄《箏賦.序》中對河南箏曲的評價是"曲高和寡,妙技難工",以深沉內在慷慨激昂為其特色。

山東箏:

spig7304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箏有傳統箏和改革箏之分。

按用弦數量而區分的傳統箏有:十二弦箏、十三弦箏、十四弦箏、十五弦箏、十六弦箏。河南傳統十六弦箏,面板弧度大,箏體長。廣東傳統十六弦箏體短小。歷史上各傳統箏主要用絲弦,清朝中葉開始用銅弦。 

改革箏的種類有:上海二十一弦箏、廣州十八弦箏和二十一弦箏、蘇州二十一弦箏、北京二十一弦箏。 

改革的轉調箏有: 

spig7304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古箏是中國最古老彈弦樂器之一。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盛行於陝西和甘肅一帶。公元前237年李 斯上書秦始皇時,曾如此描述當時民間箏歌場面:“夫擊瓮叩 ,彈箏搏 而歌乎鳴鳴,快耳目者,真秦之聲也。” 之后,箏常因此被稱為“秦箏。

據古文獻記載,箏最早為“五弦筑身也”,一般認為箏是由早期的五弦發展為漢代十二弦,進而為隋唐 十三弦箏,明代增至十四,十五弦,到近代才出現了十六弦乃至現代的二十一至二十六弦箏。 近年江西貴溪 春秋崖墳群出土了倆張十三弦箏,彌補了文獻記載的不足,表明古箏早已傳入中國南部。可見十三弦箏并非 產生于十二弦箏之后,而是早就與之并存。

早期箏的表演形式主要是彈唱的箏歌。隨著漢代相和歌的興起,古箏藝朮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并逐步 發展為六七種絲竹樂器耕相迭奏,歌手擊節唱和的形式。

spig7304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