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陽花鼓

        鳳陽花鼓是流傳於安徽的一種民間歌舞曲,源於歡樂秧歌,後來經由這些「花鼓藝人」,不斷從各地帶回了多種民間歌曲和音樂加入,就漸漸的豐富了原有的傳統「花鼓調」基礎,曲調具有抒情敘事性,歌和舞互相結合,是富有濃郁的民間歌舞風格的曲子。

緣由

        安徽省鳳陽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出生地,明清兩代,由於鳳陽一帶是「三年惡水三年旱、三年蝗蟲災不斷」的長年災區,輪番不停的水澇、乾旱,使得民不聊生,沒有辦法,人們只好年年逃荒。每年秋後,都有成群結隊的婦女外出賣唱乞討。

        當年鳳陽花鼓演唱者多為婦女,往往是姑嫂二人對唱。一人身繫腰鼓、擊鼓,一人提碟形小鑼、敲鑼,口唱小調,稱為花鼓女。

      最原始的唱詞是:「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本是好地方;自從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戶人家賣騾馬,小戶人家賣兒郎,奴家沒有兒郎賣,身背花鼓走四方。」這悲悲切切的內容,暗諷朱元璋未照顧故鄉安徽鳳陽的百姓,使他們無法在家鄉安身立命,只有身背花鼓,渡長江、過黃河,背景離鄉,走南闖北,以乞討謀生,成了一種貧窮討飯的象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pig7304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