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演奏者非常強調彈奏的放鬆,事實上他們的彈奏也的確非常放鬆。放鬆能讓彈奏輕鬆持久,動作協調敏捷,音色優美動聽。

所以,教學中時刻對學生強調放鬆。做學生的,在練習中每每感覺到手上的緊張,都會心生憂戚:我是不是出偏了?為什麼練起來肩酸臂痛,那麼累人?要回答這種疑問,就涉及到對“放鬆”的理解。

什麼是“放鬆”?它是緊張的對立面。如果撇開心理方面的緊張與放鬆不談,從生理本質上來說,放鬆與緊張,都是指人的肌肉的狀態,說起來非常簡單:你的肌肉用力了,就存在了緊張的成分;如果你的肌肉未使用一點力氣,那就是放鬆。

    但僅從上述生理本質意義的層面上去理解彈奏中的放鬆,仍有不妥的地方。因為,只要一個人坐於琴前並伸出你的雙手開始預備彈奏,就已經有部分肌肉在用力了,否則你的雙手不可能舉起並且懸空於琴弦之上。所以,如果把“放鬆”理解為“一點力也沒有使用”,就會讓人得出“彈奏根本不可能存在放鬆狀態”的不合常情的結論。其實,即使有部分肌肉用力了,也仍然可以說得上是“放鬆”的。那麼,為什麼用力了還可以稱為放鬆呢?因為,雖然你用力舉起了雙手,但你舉手用的力不多,你用這點力對你的力量儲備來說,只不過九牛一毛。所以,這時候所講的放鬆,其實與“輕鬆”的含義相同。換句話來說,只要不感覺費力,感覺“很輕鬆”,你還是處於“放鬆”的狀態。 因感覺彈奏不費力的“放鬆”,還不見得就一定是最理想的放鬆。放鬆的另一個要求,是應該用力的時候和應該用力的地方用力,不該用力的時候和不該用力的地方,不要用力,該用大力時用大力,該用小力時只用小力。換句話來說,叫“把力用到刀刃上”,不浪費絲毫的力量。該手指出力,就不要讓你的脖子出力。

在彈奏中,為了充分表現音樂情感,很多時候需要較大的力度和耐力。具有高難技巧以及情緒激烈的曲目,縱使演奏者,一兩曲下來,有時候也免不了大汗淋漓。這時候還能說他們的演奏“放鬆”嗎?我覺得基本上還能稱得上“放鬆”。因為他們的彈奏,技法熟練,輕重有度,樂曲表現得十分有把握性,仍然在其駕馭的能力範圍裡,雖然彈完感覺“有點累”,但再接著彈兩三首,仍然有能力堅持下來,遠沒到只彈兩三曲就已經“精疲力竭”的地步。

所以,彈奏的放鬆(這裡不指心理層面的放鬆)是一種肌肉感覺,是在彈奏中肌肉用力得當,感覺不費力或者不大累人的那種感覺。這種感覺,具有相對性,即與特定的人相聯繫,與這個人的彈奏能力的強弱相對應,又與你彈奏的指法或者樂曲的難度相對應。同樣一段長搖,對演奏者來說,都可輕鬆搖下來;對剛學搖指的人來說,則一定是相當困難的了,還哪來“放鬆”可言?

所以,初學者的“放鬆”與高手的“放鬆”,是不一樣的,是兩重不同的天地或者境界。

在學習過程中,特別是強度和耐力訓練中,緊張難以避免。很多時候,各種技法的練習必須經過放鬆→緊張→放鬆的這樣一個過程。比如,練大指劈,開始時可體會一下放鬆地輕劈的動作肌肉感覺,然後,得繃緊拇指下死力去劈,一下下地劈,將指力腕力練出來,當然要防止勞累過度肌肉勞損。練了幾個月下來,指力腕力強了,你就終於能體會到另一種境界的“放鬆”或者“輕鬆”。但此時的放鬆,與當初輕輕試劈體會動作肌肉感覺的那種放鬆,早已發生了質的變化!

 參考資料:中國古箏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pig7304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